在好課長期輔導園所的過程中,我們時常看見這樣令人動容的畫面:
孩子們靜靜圍坐,目光專注地望著老師手中那一根撿來的樹枝,或是一片轉黃的葉子。這些自然中最平凡的素材,透過老師巧妙的引導,瞬間變成了一堂語言課、感官課、藝術課,甚至是初探數理邏輯的起點。
許多人總以為,讓孩子「玩得好」需要昂貴又精緻的教玩具、閃爍聲光效果的互動裝置,才足夠吸引。但真正走進教室的老師們都知道,孩子的注意力與學習熱情,往往來自成人的態度與用心的編排。
老師的創意,是孩子的第一扇窗
幼托老師,不只是照顧者,更是孩子第一位生活的設計師。
他們懂得如何從一張紙變出無限創作,他們熟悉怎麼把繩子、石頭、瓶蓋變成遊戲素材;甚至連教室角落的一片影子,也能變成一場「光與影的探索任務」。
我們曾見過老師以葉子的觸感,引導孩子說出「刺刺的」、「涼涼的」、「會彎曲」;也看過老師將地上落葉分類,帶孩子認識形狀、顏色與邏輯;更看過孩子因為一場撿石頭遊戲,而開始用自己的語言為每顆石頭命名與分類——這些,才是最根本、最貼近生活的教育。
創意不是天馬行空,而是貼近孩子的眼光,用孩子能懂的方式,點燃他的探索欲望。
教玩具不一定要五光十色
在我們的觀察中,越是簡單的素材,越能激發出孩子最大的參與與想像力。
因為簡單,孩子才能主動填補;因為不複雜,他們才願意動手操作。
反之,聲光互動過強的玩具,常常只是吸引「短暫注意力」,但學習的主動性反而被剝奪了。
真正好的教玩,是老師以創意鋪陳出情境,讓孩子「想參與、敢嘗試、能表達」;是願意等待孩子慢慢嘗試,不急著給答案;是會蹲下來聆聽孩子的問題,和他一起找答案。
創意不是額外,是日常的選擇
我們總說,創意不是特別安排的活動,而是每天面對孩子時,老師選擇用「創造性」的眼光去看待每個機會。
這可能是在午睡前的一段安撫小故事;可能是孩子排積木時老師一句「你有沒有發現它像什麼?」也可能是在清理環境時,邀請孩子一起把紙團分類、學會秩序與責任。
這些細節,才是創意的真實樣貌。
在好課,我們相信:老師的創意,是孩子對世界保持好奇的開端。
願每一位托育老師,都能勇敢發揮自己的觀察力、直覺與靈感——因為你手上的一根小樹枝,說不定就是孩子學習世界的一把魔法鑰匙。
如需搭配此文章的社群貼文文案、小卡語錄或圖片建議,我可以一併規劃提供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