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課花絮

一杯手搖飲的故事

一場親職講座中,一位年輕媽媽提出困惑:「我的孩子每天到很晚都還精神亢奮,不肯睡覺。大半夜還在翻滾、喊著要玩,對上班族的我和先生來說,長期下來真是身心俱疲。」
 
老師敏銳觀察到,這對年輕父母手上都拿著一杯手搖飲,便問:「孩子會不會也跟著喝一點呢?」媽媽笑了笑,說:「對啊,有時候我們覺得沒關係,就給他吸幾口。」
 
深入討論後,大家才驚覺,孩子的睡眠問題,其實可能與手搖飲中的咖啡因與糖分有關。對成人來說,也許只是一杯飲料,但對孩子來說,卻是直接且敏感的刺激來源。

生理層面:小小身體,承受大大刺激

孩子的器官系統尚在發展中,對於外來物質的代謝能力遠不及成人。

  • 咖啡因:能刺激中樞神經,成人或許只是「提神」,孩子卻可能因此心跳加快、難以入睡,甚至出現焦躁或易怒的情緒。
  • 高糖分:帶來短暫的快樂與能量飆升,隨之而來的卻是血糖快速下降,導致孩子情緒崩潰、專注力下降。

我們常說「孩子睡不著」,其實不是孩子不願意休息,而是身體已經被過度刺激。這樣的惡性循環,久而久之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荷爾蒙分泌,進一步干擾身體發育。

心理層面:外在干擾,削弱安全感

除了生理影響,這些外來刺激也會在心理上留下印記。

  • 情緒調節困難:當孩子因飲食或環境刺激而無法安定下來,他會把「混亂的感受」投射為哭鬧或抗拒,讓大人誤以為是「故意鬧」。
  • 依附感動搖:如果父母長期忽略或誤解孩子的狀態,孩子可能會覺得「我的需求沒被理解」,逐漸失去安全感。
  • 學習力下降:睡眠不足、情緒不穩,會直接反應在白天的專注力和學習動機,進而影響園所活動參與。

因此,孩子的不安往往不只是「不聽話」,而是身體與心理正同時在對外來刺激發出訊號。

這個案例再一次提醒我們:孩子的世界,比我們以為的要更敏感。

幼托老師的角色:觀察與提醒

身為幼托老師,我們每天都站在孩子的「第一線」。
當孩子出現持續性的行為模式,例如:

  • 睡不安穩、頻繁夜醒
  • 在活動中過度躁動或難以專注
  • 情緒起伏大、容易失控

除了思考園所的作息與安排,也應該敏銳地觀察:
👉 孩子是否在飲食中接觸了不適合的成分?
👉 孩子是否長期暴露在特定環境刺激下?

更重要的是,適時與家長分享觀察結果,以尊重、支持的態度提醒:「有時候,外在的小東西,會帶來大影響。我們一起試試看調整。」

小心看待,才是最大的守護

孩子的身心,就像一張尚未被過度書寫的白紙,外來的一筆一劃,影響都極其深遠。對成人無害的事物,對孩子可能就是超負荷的刺激。

親愛的老師們,請記得:孩子的不安,不一定來自內在,也可能是外在干擾的回應。當我們用心觀察、溫柔提醒家長,我們不僅是在照護孩子的日常,更是在守護他安定的發展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