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課花絮

孩子的劇場大戲──從遊戲看見幼兒發展的黃金舞台

「老師~我是女王,妳要聽我的話喔!」
「你是消防員,我是恐龍寶寶,我們要去救火!」
「今天的便當是用彩色積木做的,要吃光光喔~」

托育日常裡,孩子的生活就是一齣齣精采的舞台劇。有時是皇宮裡的選妃大典,有時是醫院的加護病房,下一秒又變身為超市收銀員。不同場景之間,轉換不需要燈光與布幕,只要一個想法、一句台詞,就能開啟一場新劇情。

而在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角色扮演中,孩子並不是隨意玩耍,而是在進行一場場「發展大練功」。

角色扮演:不只是好玩,更是全方位的成長機會

對孩子而言,角色扮演是最自然的學習方式。他們透過想像與模仿,建立對世界的理解,同時在遊戲情境中練習語言、社交與情緒表達。

1. 增強語言組織力
每一次對話,都是一場語言訓練營。孩子需要在角色間交換台詞,嘗試用不同的詞彙與語氣來表達。例如,當「醫生」要安慰「病人」,就需要組織語言來傳達關心與指令。

2. 發展同理心與情緒表達
今天當了醫生,孩子會試著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;明天扮演病人,對打針的恐懼可能就會少一些。角色互換讓孩子有機會感受不同情境下的情緒,培養同理心

3. 學習規則與社交能力
再怎麼威風的霸王龍,也得在遊戲裡學會排隊等候。透過角色扮演,孩子練習遵守遊戲規則、協商分工與合作。

4. 練習創造力與邏輯推理
在遊戲情境中,孩子會設計各種情節,例如「如何說服媽媽幫恐龍洗澡」。這需要想像力與邏輯思維並用,也讓孩子嘗試不同的解決問題方式。

托育老師:專業演員,也是發展設計師

在這樣的遊戲過程中,托育老師不只是「陪玩」,更是「陪演」。我們需要即時回應孩子的情節發展,引導他們在劇情中練習表達與互動,同時敏銳觀察孩子的社交與語言發展狀況。

有時,老師是舞台上的「主要角色」——扮演病人、超市顧客或恐龍媽媽;有時,老師是幕後的「導演」——協助安排情節、分配角色、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。

在遊戲的過程裡,我們也能看見孩子的個性與發展亮點:

  • 喜歡主導情節的孩子,展現領導與組織能力
  • 安靜觀察後再參與的孩子,顯示出細膩的觀察力與判斷力
  • 善於模仿不同角色語氣的孩子,展現語言與情感表達的靈活度

從笑聲到成長的雙重收穫

當孩子說出令人噴笑的台詞,例如:
👧:「我是醫生,你是草莓蛋糕!」
👦:「你現在是我的馬桶,你不能走。」

大人們的笑聲,背後其實是孩子語言、想像與情緒的自由流動。這些看似「胡鬧」的瞬間,正是孩子探索自我與世界的練習場。

日常,就是最好的舞台

角色扮演不需要昂貴的道具,也不需要專業的舞台。只要給孩子一個安全、自由的空間,他們就能在其中盡情發揮創造力與情感表達力。

托育日常中,我們願意當孩子的觀眾、演員、導演與情緒導師,陪著他們在這座小小舞台上盡情嘗試、盡情長大。

因為我們相信——每一場孩子的遊戲,都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長排練,而這些排練,終將讓他們在生命的大舞台上,自信又從容地登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