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課花絮

跨越世代的生命教育──從一場電影開始的改變

當孩子看見的,不只是畫面,而是責任的種子。

我們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包場觀影活動,邀請上百位家長與孩子一同踏入電影院,觀賞由金鐘導演舒夢蘭歷時 15 年拍攝的生態紀錄片《守護我們的星球》。

對許多家長而言,這不只是一場電影放映,更是一場跨世代的生命教育

不只是觀影,更是情感的共振

觀影結束後,許多家長動容地說,孩子出生後,他們已有多年未踏進電影院。而這一次,不僅重溫了觀影的感動,更因為孩子,擁有了最深刻的一次經驗。

隔天,一位爸爸在送孩子上學時分享了後續的故事:「昨晚回家,孩子還在講北極熊的事。當我要開冷氣時,他突然說:『北極熊很可憐耶,我們不要開冷氣,讓北極熊可以繼續活下去。』」

一句話,簡單、真誠,卻讓人心頭一震。這正是教養裡最動人的時刻——當我們以為他們還小、還不懂,其實他們已經悄悄在心裡長出了同理心責任感

幼兒教育現場的啟示

對我們這群走在幼兒教育現場的老師而言,這場電影帶來的並不是「一次活動」的短暫記憶,而是一次深刻提醒——孩子的心靈,其實早已準備好接住「大人的世界」裡重要的議題。

他們會思考,會關心,會用自己的方式回應世界。
他們可能在遊戲中模仿救援動物的場景,可能在家庭對話中提醒節能減碳,也可能在課堂上提出出乎意料的觀察。

生命教育,不必等長大才開始

在環境議題中,我們不必等孩子長大再談,而是要讓「關心」成為日常的一部分。
當孩子問:「為什麼不能亂丟垃圾?」、「為什麼北極熊會找不到家?」——這些問題都是生命教育的起點。

作為教育工作者,我們不需要急於給出唯一的正確答案,而是陪孩子一起提問、一起想像更好的未來。這樣的過程,培養的不是背誦知識的能力,而是面對問題時的探究精神與責任感。

從教室到世界,培養溫柔而堅定的世界公民

跨世代教育的脈絡下,我們教的不只是知識點,而是如何成為一個有同理心、能行動的世界公民

透過一次觀影、一場討論、一個日常行動,孩子會明白:

  • 我們的選擇會影響其他生命
  • 我們的行動能讓世界變得更好
  • 關心與保護,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責任

這樣的教育,跨越年齡、跨越世代,將孩子與大人連結在同一條關心地球的行動線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