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課花絮

從一隻松鼠,看見一場教養的總驗收

幼兒園畢業典禮上,最動人的往往不是舞台上的表演,而是多年日常點滴累積下來的成果。

那天,我參加了一場溫馨的畢業典禮。舞台的布幕剛剛微微晃動,家長們端坐在台下,眼裡閃著期待的光,準備迎接孩子的登場——就在這時,一隻活生生的松鼠,竟然從側邊竄上了舞台。

這不是預先安排的表演,也不是可愛的人偶,而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小插曲。現場空氣凝結了幾秒,似乎所有人都在等第一聲尖叫或混亂發生。然而,接下來的一幕,卻讓人印象深刻:

孩子們穩定地看著松鼠,沒有驚慌失措;家長安靜地坐在座位上,自然地讓出動線;老師們快速用眼神與手勢溝通,幾位家長也默契配合,用柔和的方式將這位「不速之客」引導離開舞台。全程不過十分鐘,秩序井然。

這是一場「無聲的教養測驗」

我忍不住想,這場「松鼠事件」,其實是一場關於教養同頻的無聲測驗。

孩子的穩定,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一次次耳濡目染與身教影響。
家長的從容,源自長期與老師建立的信任與默契。
老師的沉著,則是多年經驗與以孩子為本的專業反應自然流露。

沒有刻意的演練,卻能在突發情況下展現優雅與穩定,這正是親師共同努力、日積月累的成果。

優雅與穩定,不是訓練,而是陪伴出來的

在托育與幼教現場,我們常強調「應變能力」與「情緒管理」。但事實上,孩子的穩定與優雅,不是透過大聲說教或短時間訓練而來,而是在每一次日常互動中慢慢累積。

當我們牽著孩子的手過馬路時的沉著,當我們彎腰為孩子整理衣服時的耐心,當我們用溫和的語氣協助孩子解決衝突時的態度——這些看似細瑣的瞬間,就是孩子最真實的教養養分。

日常就是課堂。孩子透過觀察大人的反應,學會如何在面對未知時保持冷靜,如何在突發情況下考慮別人的感受,也如何在緊張時依然尊重周遭的人與事。

親師共育的力量,在關鍵時刻被看見

親師共育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持續協作的狀態。老師與家長的步調一致,會讓孩子的學習訊息不衝突;價值觀同頻,會讓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做出一致的判斷與選擇。

這份力量,並不是立刻可見的,而是會在某個關鍵時刻突然閃現——就像這場畢業典禮上的松鼠插曲。當孩子穩定、家長從容、老師冷靜,整個場域的氛圍就是安全、信任且有秩序的。

為什麼這一刻動人?

因為它告訴我們:

  • 教育的價值,是在不知不覺中累積的。
  • 孩子的反應,是日常生活教育的真實驗收。
  • 親師的合作,讓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有安全感。

願我們都記得,在每一次幫孩子擦鼻涕、牽手、協助穿鞋的瞬間,其實都在播下「穩定與優雅」的種子。等到某天,那顆種子遇上了舞台上的「松鼠」,就會悄悄開花,讓我們驚喜地看見孩子成長的光芒。